close

認識避險基金 ( Hedge Fund )

避險基金起始於1920年代的美國,葛拉漢 (Benjamin Graham)可以說是這類基金的創始者,到了1949年,美國人瓊斯 ( Alfred Winslow Jones),首次將一個基金中,建立股票的融資做多及融券放空部位,並建立經理人績效獎金制度,當時瓊斯避險基金績效超越同期所有的共同基金,震撼整個投資界,稱為避險基金之父。


但避險基金卻也讓投資人卻步,在於一九九七年投機大亨索羅斯看準泰國經濟泡沫化,大舉利用避險基金賣空泰銖、買美元,造成泰銖一夕暴跌腰斬,引發亞洲金融風暴。另外就是一九九八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﹝LTCM﹞,號稱有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坐鎮,卻因過度槓桿操作,最後出現倒閉的慘劇。

 

上述皆為避險基金發展中的重要事件,皆下來我們來瞭解避險基金的實質內涵。何謂避險基金(Hedge Fund)?何謂對沖基金?

 

避險基金 ( Hedge Fund ) 之定義:

 

該基金在信託契約中會明定操作策略,基金經理人將依據此操作策略,利用財務工程建立操作模型,並據此交易,也就是是利用財務工程為基礎,同時運用現貨和衍生性金融商品,透過此基金所設定的投資策略,意圖賺取絕對穩定的報酬。

 

在國內,避險基金也被翻譯成「對沖基金」或「套利基金」,其實不管這些稱呼為何,都容易讓人產生字義上的誤解,扭曲避險基金的本質及內涵,因為避險基金是企圖扭轉過往風險與報酬的關係,企圖創造出低風險下的高報酬,所以避險並非零風險,而且避險基金的策略及模型,有可能在市場出現重大變化時,反而產生極高的風險與極大的虧損(例如LTCM)。

 

避險基金興盛的原因:

 

由於美國股市在1990年以前,處於長期上漲的趨勢,短中期偶見空頭修正的走勢,長期持有股票與共同基金的投資方式,確實能有不錯的獲利。共同基金經理人與一般大眾的投資觀念,也都習慣於Long & Hold(買進長抱)即能獲利的投資邏輯。

 

 

 

可惜的是,風水是會輪流轉的,經濟環境的改變,取而代之的是...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,與較長期的空頭修正,長期抱著股票並期望獲得穩定收益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。可是衡量共同基金經理人的標準,是所謂的「相對報酬」,也就是績效只要優於大盤(指數)就算及格,即使是虧損,若能在同業中名列前茅,也能揚名立萬。

 

 

 

但對投資人來說,支付管理費請專家代為投資,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。基金經理人若抱著績效不輸大盤就可以的心態,其實並不公平,萬一遇上類似日股1990年代的長空格局,13年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居然是虧損35%的情況時,根本就完全喪失理財的目的。

 

 

 

因此,除了個股外,善用期貨、選擇權及外匯保證金交易....等衍生性商品多空皆宜的特性,進而發展獨特交易策略,宣稱能創造長期穩定且績效更高的避險基金,自然能吸引投資人資金的挹注。

 

根據避險基金研究刊物艾爾發雜誌(Alpha),在2007年中公布的調查顯示,目前避險基金總規模約1.5兆美元,約當新台幣46兆元左右,是台灣GDP的四倍,而且大者恆大的趨勢明顯,前一百大的避險基金就佔了市場的 2 / 3 左右!

 

避險基金的特徵:

 

1.不使用Long & Hold的傳統投資策略

Long & Hold是共同基金最廣泛使用的操作策略,注重長期持有的獲利。

 

2.重視風險控制的技術更勝於對報酬的追求

避險基金的得名,不在於它的高績效,而在於對風險的控制技術與工具使用,遠較傳統基金多元與靈活。

 

3.降低與傳統股價指數的相關性

換句話說,不論市場處於多頭或空頭走勢中,避險基金都要有從中獲利的本事。

 

4.以績效做為避險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獲利依據

傳統基金是以基金市值一定的百分比,收取管理費為收入來源。但避險基金是以操作獲利的分享為主,管理費率約為1%甚至為零,但是要另加15~35%不等的績效抽成,此績效抽成類似台灣的累進所得稅,獲利率越高則抽成比率越高。

 

5.多數都有設定投資門檻,例如50萬美金或300萬美金為最低申購金額。

 

避險基金的種類:

 

因為著重的標的物與交易策略的不同,避險基金可再細分為10餘種。為了幫助大家了解,我先概分為下列四大類.....

 

1.Global Marco(全球總體經濟)

此類型約佔 Hedge Fund 比重25%,是找出全球景氣轉折的關鍵點順勢操作。例如全球景氣落底翻揚後,股市也逐漸脫離底部,均線在低檔形成多頭趨勢,就會吸引System型(依靠技術分析交易系統)的避險基金熱錢流入,又或是仰賴Momentum Effect(追高有理 殺低無罪...續航現象)操作策略為主的避險基金介入。可是如果全球景氣轉弱,但某國家因政治力的干預,讓匯市與股市維持不墜,形成不對稱的市場,就會吸引如索羅斯掌控的量子基金,這種Macro型(總經趨勢)的放空狙擊,意圖產生金融風暴賺取暴利。

 

2.Arbitrage Strategies(套利型策略)

此類型約佔Hedge Fund比重35%。同一金融商品標的,因為不同區域或不同商品別,使得二者的兌換價值出現落差,進而形成套利空間,這種稱之為轉換空間套利(Convertible Arbitrage),例如股票與可轉換公司債(可參見本區可轉換公司債的套利)、股票與ADR(美國存託憑證)、AB二公司合併前的換股比率....等。另一種是固定收益套利策略(Fixed Income Arbitrage ),例如利用市場對新發行公債(on the run)與早期發行的公債(off the run)有不同之評價,使得到期日相同、債券利息相同的公債存在著價格差異,此時買進早期的公債並放空新發行的公債。

 

此種套利方法,投資報酬率雖然不會太突出,但因為風險很低,所以績效相對穩定,有些避險基金會利用槓桿操作來增加報酬率,但是相對的風險也隨著放大。

 

3.Distress Securities(危難公司策略)

此類型約佔Hedge Fund比重10%。「麻雀變鳳凰」的電影裡,李察吉爾所飾演的商場大亨,以低價買進經營不善的企業,將有價值的資產分別拆開高價出售賺取暴利,就是典型代表。有時是市場上收購股票,並取得公司的經營權,又或是透過垃圾債券的收購介入經營管理,再由專業人士改善體質後出售,或是與知名大公司合併,賺取股價上漲的利潤。

 

4.Stock Selection(股價乖離過大型)

此類型約佔Hedge Fund比重30%,尋找股價超漲或超跌的標的物,進行放空或買進的操作策略。例如 α Portfolio、配對交易( 低風險套利之配對交易(Pairs Trading))。

 

 

全世界有數以百計的國家,可以操作的市場與金融商品難以計數。更何況同一種金融商品又有多種操作策略,每一種策略都有Hedge Fund的獲利空間,這是不是比單純買進賣出的股票投資,更複雜呢?而且這也意味著...避險基金必需能靈活進出,不能受太多法規約束(美國證管會規定,基金投資人在100人之內,不需受證管會約束),才能不暴露行跡、錯失商機,甚至成為別人狙殺的對象。

 

除了上述四大類型外,尚有期貨管理(CTA)、市場擇時(Market)、基金中的基金(Fund of Fund)、買進/賣出乖離 (Long/Short Bias)、特殊部門類型(Sector-Specific Categories)與更複雜的衍生性商品跨種類跨週期的操作策略,在此就省略不介紹了。

 

 

避險基金的風險:

 

1.  有大量損失的可能。
2.  非常倚重基金經理人的專業知識。
3.  沒有註冊的避險基金無須公開其持股或績效。
4.  模型有可能隨著市場而轉變。

5.  贖回需提前30天通知,有些基金甚至規定一年或三年內不得贖回。

 

避險基金的錯誤認知:

 

每當國內股市出現重大趨勢轉折,或不尋常的買進賣出,在找不出具體原因的情況下,經常會被解讀是避險基金翻雲覆雨所致。

 

 

不過,這答案未必正確,避險基金的進出絕不是檯面上的統計數據所能捉摸,因為避險基金操盤手除了同事外,幾乎不與其他同業交流,也不可能公布任何進出動向,因此,股市中經常散布的避險基金消息,絕大多數是自由心證的繪聲繪影,沒有任何根據的推論。

 

 

 

有些耳語其實是神化了避險基金,甚至是掩護假外資(國內資金但透過國外機構轉手投資)的煙霧彈,讓散戶們產生錯覺,進而盲目跟進。

 

透過本篇教學文章,希望各位對避險基金的生態、種類與操作邏輯有正確的認知,日後就不易被市場謠言所誤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f6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